那边摄影师多,艺术家多,模特更多,这群人对【生当狂歌】的评价普遍很高,甚至有个极其知名的死玻璃称方星河为“东方的缪斯”。

        王查理接到了不少来自欧洲的邀请,如果方星河愿意去,登上一次法国意大利的主流节目不成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他的形象在那边还挺高端的。

        只可惜,眼下整个欧洲加起来区区10万册的成绩,远远不能和北美的35万相比。

        也不是美国人多爱方星河,整个美国的中坚级满天星都不到30万,美国人是那种很容易喜欢也很容易不喜欢的嗨粉——上头了嗨得厉害,嗨完立即下一趴,不给他们上够手段,掉粉比方同辉还快。

        美国的销量之所以那么好,主要还是因为新鲜感和好奇。

        方星河的文学作品还没有正式登陆北美,这种强烈的好奇只能通过购买写真集来实现满足。

        由此可见,其实【生当狂歌】在亚洲的潜力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但在欧美尚未真正兑现,还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

        作为一本超越时代名声在外的写真集,如果欧美的销量到不了100万,那只能是宣传的锅。

        “您去转一圈,通过LV登登刊,上上节目,销量翻倍肯定不成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