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写道:“方星河玩弄文字的水平骇人听闻。纵观他的所有文章,横跨多种风格,既能严肃冷峻,又能嬉笑怒骂,也能平实质朴。

        我从未见过哪个作家能够根据不同需要,任意调整文风,独此一人而已。

        新文章在文字上继续降档,更贴近口语化生活化的真实闲聊,但是主旨思想重叠递进,情绪一脉相随渐重渐强,直到最后,用寥寥几十字,便将所有积淤一股脑引爆,叫人倍感酣畅淋漓。

        这不是某些人口中的拙劣文字,这是大巧不工的巅峰之作。

        横向对比《性》、《苍》、《驯》,你很难相信,它们出自同一人之手,一个16岁的少年。

        这等天马行空,可称现代文人之最,我愈发坚信,35岁的方星河必成大师。”

        她一个字都没有提起文章的内容,什么隐喻暗喻?姐看不懂。

        姐只知道,方星河用最恰当的文字完成了写作意图,这就是最牛逼的一点,越是高手越能体会。

        文学界有不少人同意轶大姐的意见。

        大叶写道:“方星河的文风是什么?是没有形成个人风格,还是已经海纳百川信手拈来?

        《少年的我们》里那种贯穿始终的遗憾和怅然,堪称是青春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