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言通过切割、玛丝的准备,用三通、直弯等相关配件进行了拼接组合,很快就做成了这个展架。

        最开始,他是想把“摊名招贴”做成牌匾的。用木方做骨架、用三夹板做壁板,在壁板上涂刷蓝绿色底漆,用五毫米厚的高密度板做字,字身刷金粉漆。他想把他们的“雪梅印画摊”做成“金字招牌”的。

        还是因为不易搬运的缘故,他只能改弦易辙,变匾为幡。

        幡是软质的、类似于锦旗、可卷可放。收摊时可以卷起来带回,出摊时就展开挂在展示架上。

        想的到就做得到。按照设计,蒋梦言将上一世淘汰的金丝绒窗帘布按尺寸裁好,用中黄的棉布滚边做成幡底,把“雪梅印画摊”五个大字描写在白色的医用胶布上,用剪刀剪下字样后揭下背纱,贴在金丝绒底布上。

        一幅“雪梅印画摊”布幡,就这样做成了。

        还缺一张摆放印台的方桌、得去找达婶帮忙。但今天暂不分心了,因为他要进行试印刷,以检验印刷技术的可靠性!

        他将刚刚做成的印刷箱拿出空间,摆放在许奶奶提供的前屋空房间的一张旧桌子上。他要进行“文化衫”的第一次印制。

        第一步,掀开箱盖,在第二层卡槽框中上插入一块已经做好的丝网印版,用活动螺栓可靠固定。

        第二步,向上掀开第二层丝网印版,在承印基台上铺上待印的衫子。调整核准衫子的位置,确保印图位置准确无误之后,向下周拉平,在基台下方用竹夹固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