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水沟一米多宽,沟壁杂草丛生。一尺来深、缓缓流动的水里,水草青苔随波轻摆。水极清澈,可见游弋的小鱼小虾和无处不在的青蛙。
“别急着下沟,”蒋雪梅拉住冒冒失失的弟弟,“找到鱼影再围堵。”
于是,三人提着裤管,沿沟慢慢往回搜寻。很快,他们再次锁定了目标——果然是条鲶鱼!
它游得极缓,几乎不费力气。长而有力的臀鳍和尾鳍慵懒摆动,带动尺余长的身躯,像一片沉甸甸的影子,贴着水底缓缓滑行。与其说是游,不如说是在浅水里“溜”。那对宽大的胸鳍如两把小扇,在水中徐缓开合,维持着平衡,又似在感知水流。细长的臀鳍则像柔软的裙裾,从腹部延至尾柄,随着身体优雅波动。
好一条漂亮的鲶鱼!如何捉住它?
蒋梦言灵机一动:“姐!彭大叔车上有铁锹!借来两头一堵,再用盆把这段水舀干,来个瓮中捉鳖!”——那时的车把式为应对崎岖路况,总随身带着铁锹。
蒋雪梅立刻采纳。“你俩盯紧鱼,别下水。我去拿锹和盆!”说完跑向马车——她的脸盆就在行李里。
蒋雪梅拿来工具。她让蒋梦言去上游堵截鱼的后路,自己看准鱼的位置,下到下游,几锹从沟壁上铲下泥土,迅速筑起一道土坝。
“雨竹,守住坝口,别让鱼翻过去!”蒋雪梅麻利地绕到上游,同样铲土堵住通道,这次土坝更厚实。
接着,便是用脸盆往坝外舀水。被围住的一段不过四、五米长,水量不大。姐弟三人接力,轮流泼水。不到五分钟,沟底便露了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