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想,但不敢啊。没出去干过,连干啥都不知道。”同事也是一肚子惶恐,“以前在县里,虽然不能经常回家,但干得好了,有奖金,拿给家里的钱多,家里那口子也没啥意见。

        现在呢,倒是就在家门口,能按时回家了,但拿回去的钱少了,家里开支一下子就紧张了,媳妇抱怨,家里生活也没以前那么好了……唉,你说为啥非要把收购站撤了,原来那样多好啊!”

        陈红军其实面临的是差不多的情况。如果不是他给李龙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李龙给他付了充足的信息费,现在的生活同样会是一地的鸡毛。

        “那要说我要再出去搞个收购站,你说能不能赚上钱?”鬼使神差的,陈红军笑着问了一句。

        “真的开?那肯定赚钱啊!”同事以为陈红军开着玩笑,笑着说道,“你想啊,现在啥东西都涨价,咱们以前收的那些肯定也涨价了。

        但贩子和原主手里收的东西就不会那么高的价,低收高卖,这一来一回,钱不就来了?以前咱们是给公家干,那赚的钱是公家的,现在咱们要自己干,那赚的钱不就是咱们自己的吗?”

        说着他又摇了摇头:

        “不过也难啊。以前是有公家兜底,收到的不管啥东西,公家都有钱给兜着。现在呢,咱们自己哪能拿出那么多钱当流动资金?这玩意儿,一开始没个万把块钱,根本玩不转……”

        这事普通人家根本搞不成。有钱搞这个的,能搞早就搞了——有些人的眼光因为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同,赚钱的道儿,特别是赚大钱的道儿,他们早就开始趟了。

        特别是这个信息不畅的年代,但凡是有点能赚钱的道儿,相关人员早就已经捷足先登了。

        基本上是不会留给信息闭塞的普通老百姓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