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风骨,成为了历史上一个令人敬佩的悲剧英雄。
最后,朱高炽召见了盛庸。
“盛将军,你在岭北既有军事防御的经验,又有屯田的经验。安南边境并不太平,时常有真腊、暹罗等国的势力骚扰,境内也可能存在残余的叛乱分子。如果你出任交趾指挥使,你会如何加强安南的军事防御,同时兼顾屯田生产?”
盛庸回答:“回殿下,下官会首先整顿安南的驻军,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会在边境重要地段修建防御工事,比如城堡、烽火台等,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抵御外敌的入侵。在屯田方面,会组织士兵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不仅可以解决军队的粮草供应问题,还可以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此外,还会招募当地百姓加入军队,组建地方武装,共同维护地方安全。”
盛庸,这也是一位悲剧人物。
在靖难之役中,他起初是南军的重要将领,多次率军与朱棣的北军作战,甚至在东昌战役中取得大捷,一度让朱棣陷入困境。
然而,随着战局的变化,南军最终失利,建文帝政权崩溃。
朱棣登基后,盛庸选择了投降,虽然他被任命为历城侯,继续镇守淮安,但他毕竟是前朝的降将,始终未能得到朱棣的完全信任。
不久后,便有人弹劾他心存怨恨,图谋不轨。
盛庸深知朱棣的猜忌心极重,自己处境危险,最终选择了自杀,以悲剧收场。
毫无疑问,不管是布政使黄福,还是按察使暴昭,指挥使盛庸,都是难得的贤才干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