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内附大明?!

        真腊这是足够果决的啊!

        前些日子巡查占城时,朱高炽还与朱雄英闲谈,确实提过真腊近来常派探子打探暹罗的种植园章程,料想其国君臣定是心生羡慕,却从没想过对方竟会如此干脆,直接提出举国内附,还带着满朝文武的共识。

        他手指摩挲着茶盏上的缠枝莲纹,喉结动了动,原本温和的神色里添了几分郑重,转头看向身侧的朱雄英时,眼底的讶异清晰可见。

        朱雄英抬起头,锐利的目光扫过摩柯高举的金印,又掠过殿内大明随驾官员的脸,眉梢微微挑起。

        他自幼随朱元璋在应天皇宫长大,见惯了诸国遣使入贡的场面,却少见这般主动舍弃王位、举国归附的决绝——当初占城内附时,还曾有过三番五次的商议,真腊此举,倒是比预想中爽快了百倍!

        朱雄英上前一步,问道:“摩柯使者,你可知道内附意味着什么?真腊归附后,将成为大明的一部分,国主将不再是一国之君,真腊的官员也需由大明吏部考核任命。这些,真腊国主和百官都同意吗?”

        摩柯毫不犹豫地回答:“回皇太孙殿下,这些我们都知道。国主说,他宁愿舍弃王位,也要让真腊子民过上好日子!满朝文武也都愿意接受大明的考核,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算官职降低,也心甘情愿。”

        他顿了顿,又说道:“殿下,臣在来的路上,看到占城的百姓安居乐业,学堂里书声琅琅,医馆里医者仁心,心中十分羡慕。真腊的百姓,也想有这样的生活!暹罗归附后,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都是大明的恩德!真腊愿归入大明,受大明教化,享大明福祉。”

        说这些话的时候,摩柯眼中满是希冀之色,就差把“求大明应允”四个字刻在脸上。

        他想起临行前吴哥城百姓围着使团的模样:老妪把仅存的半袋糙米塞给随从,颤着声说“只求孙儿能吃上饱饭”;少年捧着磨得发亮的木刻识字板,盼着内附后能进学堂;连街边乞讨的孩童,都扯着他的衣摆,用生涩的汉语喊“大明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