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投了郭子兴的义军,从一个普通士卒做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过人的智谋,一步步招揽贤才、扩充势力,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在平江逼降张士诚,最终挥师北伐,将元廷赶回漠北,亲手推翻了腐朽的元朝暴政。

        第703章盛世之兆!老朱的欣慰与自豪!

        建国之初,大明百废待兴,田地荒芜、人口锐减,朝堂上还有功臣骄纵、贪官横行,他夙兴夜寐,一边休养生息、鼓励农桑,一边严惩贪腐、整顿吏治,甚至不惜得罪权贵,也要为百姓撑起一片安稳天。

        那些年,他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处理过堆积如山的奏章,也曾因国事繁重而咳血,可只要想到百姓能吃上饱饭、穿上暖衣,他便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如今几十年过去,大明的粮仓渐渐充盈,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边境虽偶有摩擦却也安稳,连南洋的真腊都主动举国内附,四方邦国纷纷来朝。

        这一幕,不正是他当年在残破的濠州城时,心中默默期盼的“天下大同”吗?

        想到这里,朱元璋握着奏章的手微微收紧,眼中满是对过往艰辛的感慨,更有对如今大明盛世的自豪。

        老朱轻轻咳嗽了两声,对身旁的太监说道:“把这奏章收好,存入皇家档案,让后世子孙都知道,洪武年间,大明曾有万国来朝的盛景!”

        消息传到礼部时,正赶上各司官员在大堂议事,礼部尚书刚接过内侍递来的圣旨,只念了一句“为贺真腊内附,着礼部筹备庆典”,满堂官员便瞬间沸腾起来。

        文选清吏司郎中猛地站起身,手中的笔都落在了案上,声音里满是激动:“真腊内附?这可是南洋大国啊!能主动归顺我大明,足见陛下仁政远播,天下已然大治!”

        这话瞬间点燃了众人的情绪,各司官员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祠祭清吏司主事捧着刚拟好的祭祀章程,笑着说道:“以往只有小国遣使来朝,如今连真腊这样的邦国都愿举国内附,这不是盛世之兆是什么?咱们筹备庆典,可得拿出十二分的劲头,不能辜负了这份荣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