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是我们的恩人!”真腊百姓常常这样说道,每当大明官员经过,都会热情地送上水果与香料。

        然而,就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却骤然响起——来自南洋霸主暹罗国。

        暹罗国主拉玛铁菩提二世,是一位野心勃勃且性格骄横的君主。

        暹罗经过几代君主的苦心经营,国力日渐强盛,成为了南洋地区当之无愧的霸主。

        周边的满剌加、真腊等小国,都被迫向暹罗称臣纳贡,每年要缴纳大量的黄金、香料、象牙等贡品,暹罗也因此积累了巨额财富。

        可自从大明强势征服安南、占城,并在两地设立布政司,派驻官员与军队驻守,将其打造成南下南洋的稳固跳板后,暹罗在南洋的霸主地位便瞬间变得岌岌可危。

        大明不仅在安南、占城修建深水良港,开通直达马六甲的商路,还以“互利合作”为引,向南洋各国抛出橄榄枝——凡与大明合作的国家,可获得大明的农具、种子支援,其特产通过大明水师商船销往各地,还能免除向大明缴纳高额贡品,只需按比例缴纳贸易关税即可。

        这般条件,对长期受暹罗压榨的小国而言,无异于绝境逢生。

        满剌加国率先响应,不仅立刻停止向暹罗缴纳每年千两黄金与万斤香料的贡品,还主动将港口租借给大明水师作为补给站,与大明签订丝绸、橡胶贸易协议,短短半年便赚得盆满钵满。

        真腊国紧随其后,撕毁与暹罗的贡赋盟约,转而从大明引进番薯、土豆种子,在大明农人的指导下开垦荒地,粮食产量翻倍,百姓再也不用为凑齐给暹罗的贡品而忍饥挨饿。

        其他如苏门答腊、爪哇等小国见状,也纷纷效仿,停止向暹罗上贡,争相与大明达成合**议,昔日围绕暹罗的朝贡体系,短短一年便土崩瓦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