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贝尔男爵又点了点头,然后从容地从公文包里拿出了另外一份早就准备好的文件,再度递给了艾格隆。

        “已经做好了,陛下。”

        所谓“财政分离”,是艾格隆一上台之后就开始准备力推的政策,让“宫廷”和“政府”在财务上完全切割开来。

        也就是说,除了政府每年定额的“皇室费”之外,艾格隆不再要求政府额外继续、更加不会通过临时加税的方式来满足宫廷需求。

        在21世纪来说,这完全不新鲜,因为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皇室经费都是有着明细预算和账目可以查询的,每年政府给多少钱也都有个定数;但是在这个年代,封建时代的残余还远远没有过去,政府更多时候还是会被君王们看成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这一点英国倒是做得很好,因为英国君主权力受限,所以财权受到的监督也更多)。

        大国君主穷奢极侈债台高筑自不必说,就连德意志的那帮小王公们同样也是肆意挥霍民脂民膏,曾经在魏玛公国担任过公职的大文豪歌德,就曾经感慨过德意志王公们为了满足自己挥霍的欲望而滥发纸币、肆意征税的恶行。

        波旁王朝时代末年,大革命之所以爆发,除了天灾和饥荒之外,就是因为王朝因为各种原因肆意挥霍金钱债台高筑、引发了普遍而沉重财政危机,最终国王不得不召开三级会议引爆炸弹的。

        因为古老的封建传统,君王们往往是家国不分的,在君王们看来,国库和自己家里的私库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予取予求的钱袋子,他们所有穷奢极侈的欲望,都可以用自己政府的财源来满足。路易十六国王就曾经花了上千万利弗尔的巨款给自己的弟弟还赌债,属实荒唐。

        大革命之后,拿破仑皇帝上台,不过在这上面他也没怎么收敛,虽然皇帝本人不爱奢侈,但帝国的宫廷和元帅们同样穷奢极侈肆意挥霍,不过那时候他可以从欧洲各地抢钱,所以终究没有让国家陷入到民穷财尽的境地。

        而现在,艾格隆上台了,正因为深知这种家国不分做法是逆潮流而动,所以他打算主动做出改变,将宫廷的财政和政府财政切割开来,以此来缓解民愤。在21世纪这种做法已经不足为奇,但是在1830年这却还是开创风气之先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