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议会通常善变,而且它跟流水一样,很难找到合适的代理人。
事实上,早在复辟时代,路易十八国王就已经感慨过了,“我们的议会就像是个大旅馆,总会给我们送来不受欢迎的客人”。
骂归骂,但是他也不得不忍受时代的新变化——毕竟,他亲爱的哥哥路易十六的人头还挂在天上看着他呢。
而路易十八死后,他的弟弟查理十世国王因为各种倒行逆施,对抗汹涌民意结果大失人心,最终被巴黎的起义所掀翻,这也是艾格隆最明确的前车之鉴。
他知道,作为波拿巴家族的皇帝,在对待民众的时候,他必须要比波旁王室做得更好一些——至少要看上去“更好”才行。
毕竟,既然他一直把帝国的合法性建立在“民众授权”上面,那么他就不可能自打脸,把赋予国民的政治权利再收回去,这就等于是自断王朝的生路。
所以,在上台之后,他一直都在极力地强调“民众权利”,把自己打扮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选皇帝。
但是这种政治技巧,也有必然的弱点——那就是民众的情绪总是善变的,而且往往是冲动的,这又与固定的国家政策向违背,同时皇室在民众面前,天然就会因为“统治者”的属性,带有一种负面的色彩。
所以,他未来必定不可能一直得到议会的全面支持,甚至还有可能和议会发生冲突。
那么,把希望寄托在首相和阁臣上面怎么样呢?
看上去很好,但实际上也不可行,因为和皇帝一样,首相和内阁也在面对议会的强烈冲击,他们很多时候自己都自顾不暇,就更加难以维护皇帝了,甚至也许在未来的许多时候,艾格隆还必须把首相当做“背锅侠”撤换掉,以平息众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