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跃进他们几乎住在了工地上,在工人们拆除“打垒房”时,他们对家属楼和学校进行设计规划,务必将所有需要考虑的细节都敲定下来。

        他们的设计规规矩矩,重在实用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外观则是简洁大方中,还有点小特色!

        齐跃进这算是干回老本行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他们将各个建筑地基打起来,还盖了一层。

        京都来的学生们学习能力很强,又会理论结合实际,也就前个把星期跟小工似的,跟在施工队老师傅旁边打下手。

        很快他们在郭老的指点和齐跃进的引导下,成长迅速,不说能独当一面,起码可以很好地完成郭老布置的阶段性任务。

        齐跃进是混个学历的,可没想继续在工地上拼事业。

        是以等大家都上手后,他便开始跟宁思涵走访各个沿河的村民家里,了解他们的困难。

        七八岁正是上学的年纪,可孩子们已经能顶半个劳力了!

        家家户户孩子们不少,除非特别稀罕的,其他的孩子们算是靠着自己的劳动吃饭。

        也就是说,他们去上学,没有时间干活,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担会更重!

        下乡支教的大学生们,稍微培育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来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育,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学习知识的好处以及学科的趣味性,化被动为主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