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从明道到元丰,数十年中,安丰县令换了二十来茬,硬是没有人肯帮他把这个尾巴给收拾好。

        直到元丰时代,杨汲出任淮南西路提点常平公事,才发现了这个问题。

        然后杨汲用了一年时间,将汉泉疏浚完成,引水向南,灌溉附近一万顷土地。

        也正是因为有着安丰塘的蓄水调节功能存在,所以去年的淮南大旱,寿州地方,才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寿州也因此,成为了一块海绵,在朝廷大规模赈灾前,接收了十几万灾民。

        此事,在去年淮南大灾后,被汴京义报翻了出来,大加鞭笞。

        随之士林震怒,张旨之后,杨汲之前的历任安丰县令、提点淮南西路常平公事,都被拉出来批判。

        这主要是因为,汴京义报的报道里,提及的给张旨这位先朝名臣收拾尾巴的人是被君子正人天天批判的‘佞幸小人’杨汲。

        这就让君子们脸上挂不住了,而新党则纷纷开大嘲讽,甚至骑脸输出,譬如说邓润甫就用笔名‘圣求’,投稿汴京义报,写了一篇《杨公重修安丰塘》的文章,其在文章中冷嘲热讽,还特意隐晦的点名——安丰县在寿州啊,而寿州是某位宰相的桑梓!

        但这位宰相明公家族,却在数十年里,无视了安丰塘的隐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