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调整了科举考试的侧重点。
将诗赋的重要性,降到了最低——当年的科举,先考策文,再考论文,最后才是诗赋。
且是逐场淘汰,最后从三场考试中综合评价,取成绩最好的士子录取。
在这种制度下,诗赋的地位其实已经可有可无。
要不是庆历新政,同时动了官僚集团、勋贵宗室外戚的蛋糕,导致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凶猛反扑。
连仁庙都不敢再支持下去。
不然,早在熙宁之前,诗赋取士就已成为了历史。
即使如此,庆历新政和随后发动的庆历兴学运动/古文复兴运动。
还是给诗赋取士,敲响了丧钟。
如今,更是成为了赵煦要继续改革、变动科举考试程序的合法性来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