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态对于一个国朝的治理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正如那些得国不正的政权,往往在合法性上存有先天不足,而开国君王品行有缺,脾性暴虐,势必会使后续统治带有严酷、暴戾的底色。

        这会使统治变得短暂,一世而终,两世倾覆的比比皆是。

        毕竟暴政是不得人心的,更别提统治者以力服人,而非是以德化人,上行下效间,于统治各级间往往会多趋炎附势,谄媚邀功,投机取巧之徒横行,致使忠良难立,律法形同虚设,朝纲崩乱于无形。

        长此以往下去,苛政向下盘剥,百姓困苦不堪,朝廷常困内耗内斗下,一旦出现边患骤起之乱,天灾频侵之迹,便如累卵难支,顷刻崩塌。

        站在巨人的肩膀总结经验教训,楚凌以客观理性的视角看待大虞,这一江山社稷的底色是不错的。

        大虞得国很正,开国之君雄才大略,虽在晚年兴大案,然被抓被杀,牵连其中的群体,多数都是罪有应得,虽使大虞内部出现些许动荡及隐患,好在太宗文皇帝克继大统,便积极地处置朝政,提拔重用一批肱股,对内励精图治,对外减少征伐,使得国势渐稳,民生得以休养。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太宗以宽仁持政,审慎刑罚,广开言路,使朝堂风气为之一清,其统治期间使大虞国力攀升,治下相对富庶,这也奠定了大虞的统治根基。

        不过统治之下,必然是有矛盾及隐患的。

        除却大虞宗藩这一特殊群体外,分布在大虞十六道治下的门阀世家,豪族缙绅等特权群体,使大虞治下不可避免的出现土地兼并,藏匿人口,避逃赋税之弊,太宗文皇帝在后期看到这一隐忧,奈何长期的勤政已使他积劳成疾,太宗身体已不足以支撑他去解决这些。

        “有些人啊,总是这样的自以为是。”

        虞都,上林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