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部办公室(曾经的“设备间”地下室已被彻底改造)里,苏璃正站在一块智能白板前,上面投射着“跨维度教育资源共享计划”的架构图。她今天穿了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袖口挽起,露出的机械小臂线条流畅,泛着哑光金属色泽,不再有幽蓝火焰或诡异光芒,更像是一件精密的工具与身体的一部分。
“你来了。”苏璃转过头,她的机械义眼颜色调整为温和的琥珀色,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只有仔细看才能发现其中流转的细微数据光点,“我们在对接第三象限一个刚经历知识断代的文明,他们需要基础学科的启蒙教材。林浅,你的数学模型是关键。”
没有“计算者”,没有“载体”,没有“觉醒”。她们只是两个拥有特殊才能和共同理想的伙伴,在商讨如何帮助他人。这种感觉,踏实而美好。
林浅走到白板前,拿起感应笔,开始在白板上流畅地书写公式。她的思维前所未有的清晰,那些曾让她困扰的、来自不同时间线的庞杂记忆碎片,此刻不再是负担,反而成了她构建模型的丰富素材库。她能直觉地感知到哪些知识适用于当前情境,哪些需要调整。
“这里,可以用非欧几何的类比来解释他们的时空观基础……”林浅一边写一边说。
苏璃的义眼微微闪烁,快速分析着林浅的模型:“能量供给节点需要优化,我可以调用近地轨道上那几个废弃的卫星能源组,它们正好处于闲置状态。”
第181章:尘世锚点·星光下的新序章
她们的配合默契天成,无需多言,一个提出构想,另一个立刻就能找到实现路径的最佳资源。陈默则在一旁,利用他对不同社会结构的理解,评估着计划推行中可能遇到的文化隔阂问题,并提出沟通建议。
这不再是救世,而是建设。不再是破解诅咒,而是播种希望。
午休时分,三人坐在阳光温室里。苏璃拿出一个便当盒,里面是她自己做的三明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