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菱,到了京城要好好读书,学成本领回来,教我们更多的桑蚕技艺。”老蚕农拍着阿菱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阿菱用力点头:“放心吧,我一定会的!等我学成回来,我们一起把湖州的桑蚕事业做得更大、更好!”
送走阿菱后,风澈留在湖州,继续指导百姓们推广水桑和桑基鱼塘。在他的努力下,短短一个月,湖州就有十几个村子都栽种了水桑,修建了桑蚕鱼塘。各地的蚕农们纷纷赶来湖州学习,风澈干脆在东林村设立了“水乡桑蚕教习所”,专门传授耐涝桑苗培育、防水蚕房搭建和防水缫丝技艺。
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天,湖州举办了第一届“水乡桑蚕节”。此时的湖州,天高气爽,桑基鱼塘里的水桑长得郁郁葱葱,鱼塘里的鱼儿肥硕,蚕房里的蚕宝宝正忙着吐丝结茧,一派丰收的景象。
桑蚕节的会场设在东林村的桑基鱼塘边,周围挂满了用蚕丝编织的灯笼,上面绣着蚕宝宝、桑苗和鱼儿的图案,格外精致。会场里摆满了各地送来的桑蚕制品,有湖州本地的水桑蚕丝锦缎、苏州的桑丝刺绣、杭州的桑蚕丝手帕,还有来自南洋的婆罗桑锦、琉球的寒桑丝绸,琳琅满目。
百姓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会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老人们坐在桑树下,一边品尝着桑果酒和桑叶糕,一边聊着今年的丰收;年轻人则在鱼塘边比赛捕鱼、采桑叶,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拿着蚕茧做的玩具,在桑林里追逐嬉戏。
风澈作为特邀嘉宾,坐在**台上。周大人拿着话筒,对众人说道:“今天,我们举办第一届水乡桑蚕节,既是为了庆祝丰收,也是为了感谢风澈小公子和陈师傅,感谢大乾朝廷对湖州桑蚕事业的支持。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在洪涝中保住桑苗和蚕种,才能有今天的丰收!”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百姓们纷纷向风澈挥手致意。风澈站起身,笑着说道:“各位乡亲,其实我没做什么,真正厉害的是你们自己。是你们在洪水中不放弃,是你们努力学习新的技艺,才有了今天的成果。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湖州的桑蚕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水乡的桑香一定会飘满天下!”
桑蚕节上,还举办了桑蚕技艺比赛。来自各地的蚕农们同台竞技,比拼水桑嫁接、蚕种培育、缫丝和织布技艺。一位来自苏州的蚕农,用湖州的水桑蚕丝织出了一幅《水乡桑蚕图》,上面绣着桑基鱼塘、蚕房和忙碌的蚕农,栩栩如生,获得了织布比赛的金奖;一位来自杭州的蚕农,培育出了一种体型更大、产丝量更高的蚕种,获得了蚕种培育比赛的金奖。
陈老伯也带着他最新改良的防水缫丝机来到了桑蚕节,机器运转时,蚕丝如银线般缠绕在丝籰上,引得众人啧啧称奇。“这台机器比之前的更先进了,一次能缫出四十绪丝,而且更节能、更耐用。”陈老伯骄傲地介绍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