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蚕房搬到吊脚楼的二层,用杉木搭建支架,铺上竹板,这样既能防潮,又能通风。”陈老伯指着吊脚楼的二层说道。二层比底层干燥,而且通风性好,适合改造为蚕房。

        百姓们立刻行动起来,砍伐附近的杉木和竹子,匠人则指导他们搭建支架。风澈则带着年轻的村民,清理蚕房里的积水和霉变的蚕匾,把还能抢救的蚕种小心翼翼地放进铺着干稻草的新蚕匾里。

        “这些蚕种虽然有些霉变,但只要用稀释的艾草水浸泡消毒,再放在恒温的环境里,说不定还能孵出蚁蚕。”风澈一边给蚕种消毒,一边对旁边帮忙的年轻人阿竹说道。阿竹今年十八岁,是村里最年轻的蚕农,手脚麻利,学得很快。

        阿竹点点头,按照风澈教的方法,小心翼翼地给蚕种喷洒艾草水:“风澈哥,这艾草水真的能消毒吗?我们以前受伤了也用艾草敷,没想到还能给蚕种消毒。”

        “当然能,艾草能杀菌消毒,而且对蚕种没有伤害。”风澈笑着说,“等蚕种孵化出来,我们再用岩蜜水稀释后喷洒在桑叶上喂食,能增强蚕宝宝的抵抗力,防止它们感染病害。”

        处理完蚕房,众人又开始整治桑田。桑锈病主要是因为湿度太大、通风不良导致的,风澈让百姓们把倒伏的桑苗扶起来,用竹竿固定,再在桑田周围挖排水沟,把积水引到山下的溪流里。同时,他还教大家用石灰和硫磺混合制成杀菌剂,喷洒在病叶上,防治桑锈病扩散。

        守苗爷爷带来的蜜香桑接穗,被泡在装有山泉水的陶罐里,风澈选了几棵长势相对完好的云桑作为砧木,准备进行嫁接。“蜜香桑耐湿抗病,和云桑嫁接后,既能保留云桑耐寒的特点,又能增强抗病能力,适合在山区生长。”风澈一边演示嫁接方法,一边讲解,“嫁接时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对齐,缠绕的布条要松紧适度,这样才能提高成活率。”

        阿竹学得格外认真,手里拿着嫁接刀,一步步跟着风澈操作。虽然第一次尝试时切坏了几个接穗,但他没有放弃,反复练习,终于成功完成了第一株嫁接。“风澈哥,我成功了!你看!”阿竹举着嫁接好的桑苗,兴奋地喊道。

        风澈笑着点头:“做得很好!接下来大家都跟着阿竹学,尽快把所有能嫁接的云桑都处理好。”

        陈老伯则带着匠人,用当地的竹子和杉木,改良了适合山区使用的轻便缫丝机。这种缫丝机体积小,重量轻,不需要电力,靠手摇就能运转,非常适合在山区使用。“这台缫丝机一次能缫十绪丝,比当地原来的脚踏缫车快多了,而且操作简单,男女老少都能学。”陈老伯一边演示,一边教村民们使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