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本柔来东院时,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笑意。
论人脉门路,她比张法音广得多,无论是能请到的教书先生,还是能招揽的生源,都不是从前的小打小闹能比的。
只是她心里存着顾虑,小学堂若是真办得红火,学生多了,难免会热闹些,扰了周边的清静。
祝明月笑着递过一盏刚沏好的清茶,语气爽朗,“热闹才好呢!正好多添些人气。”
柳家原先愁宅大院深、人丁不旺,怕没了人气压不住宅子,这才对外出租了几个院落。
现代好些学校都选在乱葬岗附近建,说是学生阳气重,能镇住墓地的阴气。
柳家大宅本就是块风水宝地,多些孩子在这里读书嬉闹,添点生气,反倒能把宅子养得更旺。
秦本柔接过茶盏,指尖碰着温热的杯壁,低声道:“你们住得近,难免受些影响。”
柳家前后出租了三个院子,西北角那个最清净,离祝明月她们这几家也最远,可惜眼下已经住了人。
若是为了学堂中途毁约赶人,良心房东实在做不出这种事,只能先顾着眼前,再想别的法子。
祝明月笑道:“哪来的影响?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家白日里多是空着的。就算学堂热闹些,也碍不着。”
话锋一转,又多叮嘱了一句,“晓棠营里有几位属官,家里孩子原先就在西院上学,往后你接管学堂,还请多照应着些。”
张法音当初招生,主要靠两个路子:一是秦本柔在街坊邻里间帮着宣传,二就是南衙那些刚出头的庶族将官,把自家女儿送来读书,彼此也算知根知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