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把此战的成功,归结为大家的共同努力,其实还真不是唱高调,也并不单纯是为了继续笼络住眼下跟他一起的这几支人马。

        祖克勇所部,加上祖克勇本人,一共一百零一人,而最後活着撤回来的,包括祖克勇在内剩下七十人,其中三十一人,要麽失陷在了鞑子营内,要麽战Si在了撤退途中。

        这些人可不是徐昌永部下那些蒙古杂兵,也不是袁进部下那些没怎麽上过战场的船工桨手。

        祖克勇手下的这些人,个顶个都是祖大寿军中的JiNg锐,他们每个人的Si,都拉上了好几个垫背的。

        没有这些人的奋战与伤亡,杨振麾下的那些火枪手们,在面对已经组织起来的鞑子和鞑子阿哈时,恐怕不仅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且连自保都会成为问题。

        即便是在这次夜袭中未能有效组织,一直处在散兵游勇状态下的徐昌永所部和袁进所部,其实也发挥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这些人在鞑子营里到处乱窜,哪里没人就往哪跑,而且一边跑着,还一边放火,一边去抢他们能够抢到的东西。

        不仅烧了不少的草垛子、粮囤子,连带着把并没有什麽战马的马厩子也烧了,甚至有不少鞑子阿哈宿营的帐篷,也给一把火烧了。

        他们的乱打一气,一开始把鞑子贝子爷洛托Ga0得晕头撞向,m0不清劫营的是谁,主力在哪,目的是啥,延误了做出正确反应的时间。

        这也就等於是给杨振麾下放火的主力——掷弹兵队,创造了难得机会。

        尤其是袁进提供的桐油,还有袁进提供的船队,这两项都是战略X的,没有这两项条件,杨振的计划再好,也无法顺利实施。

        当然了,杨振想到的这些东西,却不是这个时代的一般人会想到的东西,在那些人眼里,他们只看谁冲锋在前,谁撤退在後,并以此来判断功劳大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