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哲,是廊方蔬菜合作社社长。”李哲回应了一句,提前打预防针,“我们合作社的黄瓜都是从暖棚种出来的,种植难度特别大,成本也高,要卖到7块一斤才不赔本。”

        韩建国没有还价:“价格我接受,我每天从你这儿订200斤,只有一个要求——优先供给最好的黄瓜。”

        “哟,您用得了这么多吗?”

        “我们店15000平米,您自个儿算!”

        “韩经理,我特别想跟您合作,但黄瓜的种植难度大、产量不高,您要的量我真供应不了。”

        李哲现在一共种了三批黄瓜:第1批是没建大棚时就开始育苗的,第2批是在李哲大棚建好后种的,马上就能采摘。这两批黄瓜的采摘量能到200多斤,但问题在于——李哲现有的供货渠道已经吃下130斤,最多还能拿出100多斤对外销售。(查过大量资料,数据没问题。)

        但这一百多斤黄瓜他不想轻易卖,他还有用。

        韩建国有些坐不住了:“李哲同志,我今天是带着诚意来的。只要黄瓜品质没问题,以后咱们能长期合作!”

        李哲故作为难:“我也是真想跟您合作,但我之前和别人定了合同,有固定的供货渠道。要给您供货,就得断了他们的货源,我也为难。”

        韩建国说道:“这样吧,我给您7块5一斤的高价,您把黄瓜卖给我,既能多赚些,也能给其他收购商一个交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