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滔滔东去。东边不远处有一座浮桥,连接两岸,但桥面陈旧灰暗,似乎已经许久无人行走了。
浮桥北岸,矗立着一座破旧的龙宫祠,不知建于什么年代。远远看去,凋敝不堪,不知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
郭成问:“河水可深?”
从易州投降过来的辽将孙兴军回答说:“有深有浅,深处可没顶,浅处仅到腰。”
郭成很严肃地环视了一下众将,命令道:“陛下有严令,积极寻求过河之机,兵临城下,与敌人会战,甚至决战,不可心存侥幸,敌人不会自己退去,我等与辽军必有一战,我辈武人,当以国事为重,以军令为先。今日所见,辽军虽设伏于北岸,看似以逸待劳,实则亦显其心虚之态。若我军畏缩不前,反助长其嚣张气焰,于士气不利,于战局更无裨益。”
在场所有将士,都应道:“唯命!”
等众人散去,一员小将前来求见范纯粹。
这员小将,姓张,名俊,正是历史上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的张俊,也是南宋七王之一的循王张俊。
张俊是凤翔府成纪县人,洪武元年,赵俣派人去凤翔府招募新兵,时年十六岁的张俊当时正充当三阳乡兵的弓箭手,他以一手无双的箭术,轻而易举的就被选进了新军,并很快就在新军中崭露头角。
不过,真正让张俊一飞冲天的还是,在之前东路军大败辽军时,张俊以一己之力擒获了东线的辽军大将耶律斡特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