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如此……

        扶苏询问道:“你在咸阳的朋友很多吗?”

        叔孙通道:“其实那些人并不全是臣的朋友,是臣的老师故友,多数人都是瞻仰臣的老师的名望,希望将他们的孩子送去齐地读书,这才讨好臣,不瞒公子,只要臣在咸阳每天都有人邀请臣。”

        所以呀,孔子他老人家后人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谁都想要自己的孩子有个名门老师,而在这个时代最好的学术背景,多半就是叔孙通的老师,孔子的后人孔鲋。

        扶苏没见过孔鲋其人,但从这些事来说,这个时代的古人已十分注重名师效应。

        古人从来不傻,就像是叔孙通,他来者不拒,但对于对方的求学,会不会答应就两说了。

        因此,古人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很值得研究,以及有着深刻的反思价值。

        扶苏接着道:“我的老师当今丞相,丞相师出荀子,如此说来我也算是荀子他老人家的弟子,但我才疏学浅,我的老师忙于国事,实在是分身乏术,倒是有一件事不知道老先生能否相助。”

        叔孙通道:“公子但说无妨。”

        “我在商颜山下有三千家仆,还有三百余个十岁不到的孩子,我想要给他们找一个老师,不知道老先生能否教他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