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意曾对她说:“因为你不是在说话,你是在刺破谎言。”

        此刻,小萤递上一封密信,来自西北驿站的老马夫,也是“骨书”运输线上的暗桩。信中说,最近三次运送的棺材,在抵达乱葬岗后均遭人为挖掘,尸骨被取走,唯独留下刻有文字的残骸散布荒野。更有传言,某些江湖术士开始贩卖“问骨”,声称佩戴可通灵醒智,驱邪避灾。

        “有人在利用‘种骨计划’。”阿满皱眉,“怕是要坏事。”

        “不。”林知意指尖抚过信纸,唇角微扬,“好事。当亡者的遗言变成护身符,说明连鬼都不再沉默。”

        她当即下令:扩大“骨书”生产规模,不限内容,不限形式。不仅刻《万问录》摘要,还可收录童谣、民谚、私信片段,只要是普通人真实所思所惑,皆可镌刻入骨。甚至允许工匠在肋骨曲面雕刻问答对话,宛如阴阳两界仍在辩难。

        “我们要让这个世界相信,连死亡也无法终结追问。”

        与此同时,京城局势愈发诡谲。

        皇帝自观星台归来后,连续七日闭门不出,仅召见钦天监正卿三次。第八日清晨,宫中传出消息:陛下命翰林院编纂《万民默录》,收录古今“不宜问之事”,列为禁学,违者以“扰心乱志”论罪。首条即为:“天命不可疑,君权不可议。”

        更令人惊骇的是,刑部颁下新规:凡民间出现匿名质问文书,不论内容,一律视为“妖言惑众”,发帖者邻里连坐,十户之内若有藏匿不报者,同斩。

        然而,禁令越严,问题越盛。

        某夜,京郊一座尼庵失火,救火之人发现,大火竟是由数百张写满问题的黄纸点燃。纸页以特殊浆糊粘连,层层叠叠糊满佛堂四壁,火势一起,字迹在烈焰中扭曲跃动,如同万千冤魂嘶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