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桑初长成

        接下来的几日,风澈和陈老伯一边指导百姓重建蚕房,一边培育耐涝桑苗。守苗爷爷带来的水桑接穗,被泡在恒温的促根露里,风澈选了村里十棵树龄最大的湖桑作为砧木,这些湖桑虽然被洪水浸泡过,但树干依然粗壮,生命力顽强。

        嫁接那天,村里的蚕农们都围了过来,想要看看这耐涝桑苗是怎么培育出来的。风澈拿着嫁接刀,在湖桑树干上切出一个斜口,动作精准利落:“大家看,砧木的切口要平滑,接穗要削成和切口对应的形状,这样形成层才能对齐,嫁接成功率才高。”

        他把水桑接穗插入切口,用浸过促根露的布条紧紧缠绕,再用塑料薄膜包裹好,防止雨水渗入。“嫁接后要每天检查一次,要是发现薄膜里有水珠,就要及时擦干,不然接穗会腐烂。”风澈一边操作,一边耐心讲解,旁边的年轻蚕农阿菱看得格外认真,手里还拿着小本子,把每一个步骤都记了下来。

        阿菱是村里最年轻的蚕农,今年刚满十六岁,父亲在这次洪水中为了抢救蚕种,不小心摔断了腿,家里的桑田也全被淹了。自从风澈来了之后,他每天都跟着风澈忙碌,不管是搭建蚕房还是嫁接桑苗,都学得最快、做得最好。

        “风澈哥,为什么水桑能在水里生长啊?”阿菱趁着休息的间隙,拿着小本子问道。

        风澈笑着解释:“水桑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缺氧的泥土里呼吸,而且叶片上有一层蜡质,不容易被雨水泡烂。等它和湖桑嫁接成功后,既能耐涝,又能保持湖桑高产的特点,以后再遇到梅雨季节,就不用怕桑苗被淹了。”

        陈老伯则带着匠人队,在村里修建排水系统。他们用青砖砌成排水沟,把村里的积水引到太湖里,又在桑田周围挖了一圈防洪沟,防止太湖水位上涨时再次淹没桑田。“我们还可以效仿前朝的桑基鱼塘,在桑田旁边挖鱼塘,把挖出来的泥土堆成桑基,这样桑田不会被淹,鱼塘还能养鱼,鱼粪又能当肥料,一举三得。”陈老伯指着图纸,对周大人说道。

        周大人闻言,立刻拍案叫好:“这个法子好!既解决了内涝问题,又能增加百姓的收入。我这就组织百姓,开挖桑基鱼塘!”

        消息传开后,村里的百姓们都积极响应。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挖鱼塘,有的堆桑基,有的栽种新的桑苗。阿菱的父亲虽然腿断了,也坐在家门口,帮着大家分拣桑苗,脸上满是期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