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份烤猪肉相继呈于座前,都已切块切片,部位各不相同,分别是五花、里脊和腿肉。
菜品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食材有。
宋朝皇室厉行节俭,大内和政府机构的食材大多来自东京本地的行会,即便是贡品,只要有钱,基本都能在市面上买到。
之后的明清时期乃至于近现代,特供和市食便从产地开始彻底分开,普通人即便有钱也无从购买皇家御品。
猪肉自然也不例外。
老百姓食用的多是未经阉割的廉价猪肉,而专供朝廷的猪肉则是经过精心饲养的好肉(猪肉原则上不能被端上宫廷餐桌,但实际上也会少量供应,尤其是猪肚、猪腰等内脏,国子监下辖诸学的需求量相对更高)。
烧朱院的猪肉敢卖到和羊肉一个价,肉质自不必说。
但见盘中厚切的五花肉仍在滋滋冒油,淡淡焦香随着蒸腾的热气如有实质般逸散出来,混合着纯粹、浓烈、丰腴的肉脂香,一股脑钻进鼻腔,三人同时咽了口唾沫。
“再来三碗饮子。”
吴铭扭头吩咐一句,开吃!
夹起一片五花肉轻轻咬下,被烤至酥脆的外皮在口中碎裂,肥肉在舌尖融化成油脂,却不齁腻,瘦肉弹韧扎实肉感十足,却不发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